A 取樣、樣品的制備
一、目的和意義
實驗的成敗,除方法和實驗過程中的差異外,在很大程度上:取決于取樣和樣品制備。要想得到可靠的實驗結果,在分析樣品的化學成分之前,必須shou先注意到取樣的代表性以及處理方法的正確性、可比性。否則,就不能達到分析的目的,不能正確的用來指導生產和科學研究。 二、儀器和設備
電爐、蒸鍋、搪瓷盤、恒溫箱 、電動或手動磨碎機、標準篩、樣品及分樣紙、廣口瓶、茶樣罐、竹簾 三、操作步驟 1、取樣 (1)大田取樣
生葉化學成分因茶樹品種、栽培技術、自然環境、茶樹年齡、新梢生長狀況等不同而有差異。原始樣品的取樣方法及標準,必須根據研究課題和具體分析項目來確定。
進行茶樹品種生化鑒定時,必須考慮到茶樹栽培環境、農業技術措施、茶樹年齡等基本條件的一致性。
不同茶季采樣,應根據新梢芽葉在不同茶季的生長特性確定采集樣品的具體標準,但各季節間的采摘標準必須一致。
不同肥培管理試驗和生化特性鑒定,其采摘應在確保其它可變因子一致的基礎上,求得試驗因子的代表性而進行采摘。
(采摘標準:在同一品種不同植株上分別以一芽三葉的新梢上采下一芽二葉,然后加以混勻。)
采摘時間:根據研究需要及分析項目而確定取樣的時間,需及時分析。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的,則可在早上采樣,當天完成分析任務:若分析工作在**以上的,則宜在下午或者傍晚采樣,作適當處理后留待分析。因為生化成分有一定的日變規律,所以,同一批樣品的取樣時間要相對固定。
(2)茶葉制造試驗樣品(在制品)取樣 在初制過程中的樣品,由于加工工藝不同其整碎大小也不同,可以葉堆的不同部位多點取樣,然后用分樣法進一步取得所需的量。又因為在初制過程中的樣品,各工序都處于生化成分的變化中,因此須規定各工序的取樣時間并及時化驗。
(原始樣品收集的量,應根據分析要求而定,一般主要成分分析需干樣20—30克, 鮮葉樣品應不少于100-150克(以80%含水率計)。) 2、分析樣品的處理
(1)分樣:
所采原始樣品數量較大,應加以縮減,方法有:
A對角取樣法:把茶樣倒入樣盤或分樣紙,鋪成薄層,按對角線分成四份,任取其中一對角,如此重復進行直**所取樣的量達到要求為止;
B直線復堆法:將樣品充分混合后,往復倒成一直線,然后任取其中的一段成幾段;
C隨機取樣法:把樣品倒在樣盤或分樣紙上,充分拌勻混合,然后隨機取樣; D分樣器取樣法:利用分樣器來分,減少到我們所需要的量。 (2)處理
樣品送到實驗室不能立即進行分析的,必須進行適當處理以便保存。 鮮葉和在制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活性,其內部進行著一系列的生化反應,為了反映樣品在某一狀態下的組成情況,需用高溫處理,使茶葉中酶的活性鈍化,以抑制樣品內生化反應的進行,然后在適當溫度條件下干燥(80—90℃)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原有的特性。
A處理方法(蒸汽固定法)
將鮮葉放在強烈蒸汽的蒸鍋上,嫩葉蒸2—3分鐘,老葉蒸3—4分鐘(葉片不宜蒸黃,折梗不斷),蒸鍋中葉片的厚度以不重疊為度,蒸后薄攤在小竹簾上,然后用80-90℃的溫度烘干。
B裝樣
取不漏氣的茶罐或廣口瓶,先貼上標簽,注明研究項目、樣品名稱、樣品重量、取樣日期、取樣地點、取樣人、分析項目等,并相應記載于樣品登記本上。一般瓶外標簽應詳細,瓶里標簽可簡要。長期保存的樣品,標簽上應涂蠟,瓶口應用蠟封,或用雙層塑料袋裝樣。
C磨碎 無論鮮葉或在制品的烘干樣或成茶樣,都需要用磨碎機磨碎,細碎程度以80%以上通過每英寸34-40孔(30-40目)的金屬絲篩,將未通過部分放入充分和勻,然后用棕色瓶貯藏留待分析。 四、實驗記錄
研究項目、取樣地點、樣品名稱、取樣日期、樣品重量、取樣人、備注。
B 含水量測定
一、目的和意義
任何生命活動,如物質代謝、養分運輸、無機成分的吸收、機體的構成、光能化合物的代謝等生理生化過程都離不開水。水對生命如此重要是因為水分是植物機體組成的重要成分,是植物代謝與運輸的**好介質,是參與一切生化反應不可代替的基質和溶劑。所以,測定茶葉中的水分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茶樹的生長情況并可指導茶葉加工,在各類茶制造工序中要求達到一定的含水量,否則品質會劣變,在茶葉的貯藏和運輸中,含水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品質指標。因此,測定茶葉中的水分是茶廠生化管理的內容之一,是出口必須檢驗的項目之一,也是計算各內含成分的干重含量的重要參數。
紅綠茶在制造各工序重的水分指標
三、樣品、儀器設備
綠茶、紅茶樣各一份;恒溫箱、
分析天平、稱盒2只、玻璃干燥器1只、不銹鋼剪刀。 四、測定方法 1、103℃恒重法 #p#分頁標題#e#
此法為G家標準法。用已烘干稱重的稱盒稱取均勻茶樣(生葉10.00克,用不銹鋼剪刀剪碎;干茶5.00克,準確**0.001克)2份,去蓋置入預熱103±2℃的烘箱內,溫度回升到103℃起計時,4h后取出加蓋并置入干燥器中冷卻,稱重,再去蓋置入預熱103±2℃的烘箱內,重復加熱烘1h后稱重,比較兩次稱量結果,使差值小于0.005克為止。 計算:
三、樣品、儀器設備
綠茶、紅茶樣各一份;恒溫箱、
分析天平、稱盒2只、玻璃干燥器1只、不銹鋼剪刀。 四、測定方法 1、103℃恒重法
此法為G家標準法。用已烘干稱重的稱盒稱取均勻茶樣(生葉10.00克,用不銹鋼剪刀剪碎;干茶5.00克,準確**0.001克)2份,去蓋置入預熱103±2℃的烘箱內,溫度回升到103℃起計時,4h后取出加蓋并置入干燥器中冷卻,稱重,再去蓋置入預熱103±2℃的烘箱內,重復加熱烘1h后稱重,比較兩次稱量結果,使差值小于0.005克為止。 計算:
2、120℃烘1小時法
用稱盒準確稱取5.00克茶樣(二份),加蓋同置入已預熱**130℃的電烘箱中,自溫度調節為120±2℃起計時,烘1小時,取出加蓋**于干燥器中冷卻,稱重,按上述公式計算含水量。此法為茶葉出口的通用水分測定法。 3、130℃烘30分鐘法
用稱盒準確稱取茶樣10.00克二份,**預熱**135℃烘箱中,調節**130±2℃烘30分鐘,取出冷卻稱重,與上同法計算水分含量。此法用于茶廠成品水分檢測。
五、注意事項
1、稱盒事先須洗干凈并編號,在烘箱中烘**恒重,記錄重量,**于干燥器中備用;
2、烘箱溫度應保持在所要求的范圍內,不能過高或過低;
3、稱盒中樣品攤放要均勻;4. 烘干的茶樣容易受潮,稱重要快速;5. 每一樣品須做二次重復,如果重復的定結果相差在0.3%以上,則實驗無效,需要做到實驗偏差小于0.3%為止;6. 稱取樣品、烘盒時須戴潔凈白紗手套 茶葉水分測定記錄
